上海商业消费总体布局重点规划公示
写字楼
城”为空间,“市”为了充满活力,商业消费空间的建设对首都上海尤为重要。9月16日,《上海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(议案)》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上公布,广泛征求公众意见。根据专项规划,上海将于2035年建成“中国潮”“国际范”与“烟火气”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互融共生。
三个关键词明确发展目标
《专项规划》确定了商业消费空间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,2035年将上海建设成为“中国潮”“国际范”与“烟火气”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互融共生。
其中,到2025年,房地产建立层次结构清晰、空间布局高效、功能形式健全、空间质量宜人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,初步建设便捷优质的社区消费网络,有效促进经济增长,促进城市优质发展。
到2035年,国际消费、城市消费、区域消费、社区消费高便利城市商业消费空间新模式,充分展示首都风格、中国时尚和时代魅力,帮助首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流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功能。
4个商圈建设国际消费体验馆
根据专项规划,全市建设“四级多维”房地产商业消费空间体系,整体产生“国际消费体验馆、城市消费中心、区域活力消费圈、社区便民生活圈”四级商业消费空间布局,服务于公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。
其中,国际消费体验馆以面向世界、辐射全国、促进京津冀为目标,服务于国际超广域和国内广域消费群体,坚持消费国际化本地化并重,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、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金名片。计划建设四个国际消费体验馆,依托具有突出国际交流功能和鲜明传统文化魅力的城市消费中心,联动辐射周边地区活力消费圈,包括王府井、西单、前门区。CBD,三里屯区、环球影城、大运河区、丽泽区、首都商务新区。
城市消费中心注重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消费群体,创新塑造新消费、新形式核心场景,30-45分钟公交服务城市和京津冀地区,城市消费中心成为突出商业实力、特色消费活力和城市消费新地标的普遍影响。在29个城市消费中心中,包括17个更新和12个新的培训类型。
区域活力消费圈以区域消费群体为重点,加强商业类型多样化和商业消费空间社会化,依托15-30分钟慢行范围平衡建设公共活力中心。
根据专项规划,建设80个区域活力消费圈,包括36个更新改进型和44个新培训型,将区域活力消费圈建设成为服务各种生活场景的区域宜居综合体。具体包括五道口、崇文门、太阳宫、祥云镇等。
社区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重点,引导商业消费空间发展重点下沉,实现城市社区便民生活圈全覆盖,步行服务5-15分钟,建设社区便民生活圈“七有”“五性”与优质生活的社区相处。
“一区一单”推进规划实施
《专项规划》明确,下一阶段的重点是“一区一单,一圈一策,一街一库,一店一案”促进规划的实施,促进城市商业消费空间的发展,引导消费活力释放,为更高水平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。同时,鼓励商业消费集群区的商业实体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议“一店一案”发展实施方案。
地方政府将加强多维、多元化、精细化的指导,构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。从历史文化、娱乐活动、自然生态、休闲旅游等方面,塑造可感知、可体验的多维消费场景,构建独特的多主题商业消费集群,建设“商业消费聚集区×历史人文”“商业消费聚集区×国际交往”“商业消费聚集区×科技创新”“商业消费聚集区×文体休闲”等一系列迷人的消费名片。
据悉,《专项规划》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、市商务局共同组织编制,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,最近至2025年。
附:全市商业消费聚集区分级分类名录
未经本公司允许采集/转载,不论个人或企业侵害到公司权益,将发起诉讼流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