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写字楼空置率达7%,超过警戒线2个百分点
写字楼
疫情发生后,上海一些企业稳步恢复,有些企业仍然荒芜。许多购物中心和办公楼的空置率呈上升趋势,市场仍处于恢复期。
“一些客户以前租了近2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,现在改租了6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;另一位客户从3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减少到100平方米”。
上海北外滩写字楼租赁中心业主刘彪告诉记者,部分企业疫情前效益良好,抗风险能力较差,部分企业破产。现在各大商场的写字楼空置率都很高。
上海重启三个月后的9月,即使走在上海繁华的南京东路商圈,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大门紧闭的沿街商铺。曾经屹立在南京东路15年,就像地标性建筑一样,超大型旗舰店美特斯邦威4月正式关门离场,现在只有模糊的招牌还在映衬其昔日的辉煌。
根据克而瑞的数据,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,上海商业空置率达到7%,超过警戒线2个百分点,打断了2021年以来的恢复过程。部分重点项目平均空置率达到9%,其中位于上海陆家嘴繁华商业区的浦东正大广场空置率上升至34%;还有恢复良好的项目,如外环七宝华润万象城,空置率仅为0.6%,疫后恢复较好。
对于商业空置率上升的因素,同策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宋宏伟分析,近年来商业办公市场空置率较高,租金水平呈下降趋势。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影响,一是商业办公市场整体供应过剩,供应量大,库存相对较高.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,部分小企业生活环境恶化,企业成本不断降低。第三,受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影响,传统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在线消费模式也对线下商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空置率上升,退市商家增多
“一楼以前下单排队的喜茶店也退场了”。
上海黄浦区九江路悦辉广场一楼,曾经的喜茶店“扫码下单免排队”广告还在,但店铺因疫情未能持续到现在。
这家曾经的西茶店对面,沿街有几家大型广告招牌“沿街商铺展示超大~招商”字眼也很抢眼,记者在招商电话中拨打了房东王女士的电话,她告诉记者:“虽然南京东路有很多门店关门,但也有很多新店进入市场,租金价格还是很高的,报价和以前一样,”。与此同时,王女士还透露,她在汉口路的另一家店也在招商引资,现在价格可谈,利润空间大。
在南京东路,美特斯邦威圣德娜店是上海的标志性品牌店。2007年进驻,上下五层,实际营业面积近1万平方米,在南京东路商务区站稳了近15年。如今,模糊的招牌依然可以看到美特斯邦威的鼎盛时期。
该店对面的商家告诉记者,旗舰店去年只有一楼在运营,四楼继续关闭,今年疫情退出。
上海商业南京东路只是缩影之一,记者发现沿街有很多商铺,商场空置甚至超过三个月。
对于类似的商业现象,上海中原房地产高级市场分析师卢文喜表示,15年后,产品本身有一个生命周期,另一方面,经济加速了冲击和市场压力,也是疫情后对商业的影响,市场波动。
主动降价,“以大换小”客户增多
在商场的另一端,办公楼的空置率也在上升。
“上个月,我们在一个公园里,同一层楼的几个被撤走了”。在闵行一个工业园区工作的张华告诉记者,有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,有的更换办公空间,有的破产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告诉记者,企业的无助,在经营良好之前,租了近3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,现在办公室减少到不到100平方米,企业需要时间恢复,减少支出,稳定现金流,以节省实力,活得更久。
“一些企业从以前的高租金写字楼到低租金写字楼,或者减少办公空间现在很常见”。北外滩板块金岸大厦房东刘彪朋友圈多栋写字楼正在出租。当周边租金4时,~5元/平方米/天,金岸大厦只需3元.6元/平方米/天。
刘彪告诉记者:“只要能租出去,除了让价,我也愿意和中介合作。现在中介带客户来看,会主动给中介几百元看费,以前没有”。
位于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置地广场,位于商业街繁华地段。我以前不担心租房。现在业主罗先生告诉记者,今年有很多办公楼,之前租了6栋.1元/平方米/天,现在5元.2元/平方米/天,按100平方米计算,现在租金不到10平方米,.6万元/月,比以前便宜2500元/月。
“上海疫情好转后,写字楼和商场都在恢复。写字楼市场周边的金融广场和华盛广场的价格都有所下降”。上述业主罗先生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的一些商场在疫情发生后稳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,如港汇广场、国金中心、爱琴海、上海中心大厦、七宝、嘉定万象城等。
对此,陆文喜表示,这与企业自身经营有关。部分产品和企业受影响较小,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。疫情发生后,部分商场积极调整,给商家带来利润,保持商场空置率较低。当周有很多竞争对手时,有必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,让市场再次活跃起来。
未经本公司允许采集/转载,不论个人或企业侵害到公司权益,将发起诉讼流程!